又有两地省联社改革迎来新动向。8月6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河南农商联合银行与辽宁农商行近日获批筹建,这是继去年透露改革方案后,河南、辽宁两地省联社改革的最新进展。近年来,省联社改革已成为农信社改革的重中之重,目前,省联社改革的路径主要有四种模式,即统一法人模式、联合银行模式、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和金融服务公司模式。在分析人士看来,省联社改革有助于防范化解中小银行潜在风险,预计后续各省仍会按照“一省一策”原则推进省联社改革工作。
两家农商行获批筹建
8月6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河南农商联合银行与辽宁农商行近日获批筹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显示,同意筹建河南农商联合银行,同意沈阳农商行与北票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等30家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新设合并方式组建农商行,机构名称规范为“辽宁农商行”。
批复要求,河南农商联合银行与辽宁农商行筹建工作小组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办理筹建事宜,自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筹建工作。筹建期间接受辖内监管局的监督指导,筹建工作完成后,应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向辖内监管局提出开业申请。
这是继去年透露改革方案后,河南、辽宁两地省联社改革的最新进展。2022年11月,河南、辽宁省联社改革方案对外公开,彼时,河南省农信社改革方案获得原银保监会批复,将通过组建河南农商联合银行,自上而下理顺股权结构;而辽宁农商行筹建工作小组发布公告称,沈阳农商行将与省内30家农信社组建辽宁省农商行,组建后,此前农商行及农信社的所有债权和债务由辽宁省农商行承接。
为支持辽宁农商行的筹建,今年4月,辽宁省曾发行250亿元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同时还调整2021年9月已发行的96亿元专项债券资金用途,合计将346亿元专项债资金由辽宁金控、地方财政依规注入新组建的辽宁省省级农商行补充资本金。
“省联社改革主要是因为基层农商行、农信社处在银行体系相对薄弱环节,面临着较多分散性、潜在的风险,改革是希望更好地控制、抵御风险,以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质量。”产业经济资深研究人士王剑辉认为,河南农商联合银行与辽宁农商行采用了不同路径的省联社改革模式,前者为联合银行模式组建相对容易,但也存在内部沟通、各银行间文化融合等问题;后者采用的统一法人模式大多由政府背景的国资注入资本,治理结构较为明晰,便于后续的运营管理,但前期组建需要排除很多阻力和障碍。
省联社改革路径不一
近年来,农信社改革已成为银行业改革的重点之一,省联社改革则已成为农信社改革的重中之重。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其中便提及加快农信社改革化险。
在多地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农信社、省联社改革亦成为“高频词”。甘肃省提出有序推进高风险机构化险,稳妥推进农信社改革,组建甘肃农商联合银行;山西省明确深入推进农信社改革化险,推动新机构顺利挂牌,此后山西农商联合银行组建工作启动;四川省也指出深化农信系统改革,完成省级农商行组建。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各省改革方案发现,目前,省联社改革常见的模式有四种:统一法人模式、联合银行模式、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和金融服务公司。其中,前两种模式较为主流,辽宁省、四川省采用的均是统一法人模式,新宣布启动组建的海南省级农商行也采用组建统一法人的省级农商行路径;而继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落地后,河南省、甘肃省、山西省等多地也采用了联合银行模式进行省联社改革。
在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看来,省联社改革四种模式各有利弊,统一法人模式实现了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风险防控,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规模效益,增强竞争能力,但改革后规模庞大,管理难度增加,决策迟缓。联合银行模式农信社保持独立法人,联合银行负责协调和统筹,当农信社合并存在阻力的时候,这种模式更为现实,但存在利益冲突和协调难题。
盘和林指出,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农信社保持独立法人地位,但成为金融控股公司的一部分,可以利用金融控股公司的资源和优势,增强竞争能力,但存在与金融控股公司的战略协同问题。金融服务公司将业务范围限定为提供金融服务,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增强竞争能力,但可能会失去一部分市场和客户。
由于各省份发展情况不同,因此在推进省联社改革的进程中,也倡导因地制宜,采取“一省一策”,稳妥推进。王剑辉认为,省联社改革首先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同时还应考虑当期处置面临的风险。省联社改革应该因地制宜,在经济发达地区应更多突出差异化竞争,不强行要求统一联合,在经济较为薄弱的地区,应通过联合提升银行信用水平和运营效率,最终形成多远良性的农村中小银行发展格局。
“省联社改革有助于防范化解潜在风险,通过改革完善农村中小银行内部治理,提升风控与经营能力,畅通宏观政策传导,更好服务小微、三农和区域经济发展。”某银行分析人士认为,未来省联社改革趋势仍是因地制宜,“一省一策”,目标就是加快建立现代商业银行治理体系,促进多层次银行体系发展,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北京商报记者李海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