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消费金融公司股权频频调整,或增资,或退出,背后是金融机构怎样的战略布局?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共有包括中信消金、盛银消金、晋商消金、蚂蚁消金、中邮消金、宁银消金共六家消金公司发生了股权变更。
其中,既有中信消金、晋商消金等出于按照监管部门要求进行的调整;也有盛京银行、宁波银行、奇飞翔艺等金融机构或产业公司出于业务发展的战略布局而进行的调整。
总体看来,今年以来消费金融公司的股权调整中,金融机构大多通过收购股份、增资等方式增加股权比重,从而提升对消金公司的控制权;而一些原本股份就较少的产业公司则多数转股离场。
中信消金、晋商消金因监管政策调整股权7月3日,中信消金发布公告称,公司日前收到北京银保监局关于公司变更股权的批复,股权变更完成后,中信金控持有公司70%的股权,金蝶软件持有30%的股权。此次变更中,二股东中信信托将其持有的中信消金全部股份转让给中信金控。之前,中信消金股权结构为中信金控35.1%、中信信托34.9%、金蝶软件30%。
此次股权变更主要与金控公司的改革有关。
金控改革属于国企改革的一部分,旨在补全现有跨金融业态的监管空缺,防范跨业态风险传染。2022年3月,中信金控获批筹建,是首批获批的两家金融控股公司之一,由中信有限全资持股,注册资本50亿元。
中信金控是全国首家采用“小金控”模式,即在集团内部新设立金控公司,设立的金控公司,承接了中信旗下的金融牌照和资产。因此本次中信消金的股权变更,是中信金控实现“做实金控”公司治理机制目标的一部分。
除中信消金外,中信金控的其他成员,如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保诚人寿、中信信托此前均已宣布股权变更相关信息。
对于本次股权变更,中信消金表示,是根据监管部门对中信金控股权相关要求进行的调整,不会对公司正常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此次股权变更后,中信金控持有中信消金的股权比例进一步提高,将为公司稳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同样出于监管要求而进行股权变更的还有晋商消金。
1月4日,山西银保监局批复同意晋商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变更。批复显示,同意上海荣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受让北京奇飞翔艺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下称“奇飞翔艺”)持有晋商消金的1.25亿股股份。受让后,上海荣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将持有晋商消费金融1.25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5%。
上海荣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山西省属国资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山西建设投资集团系山西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国有投资建设集团。因此,股权变更完成后,上海荣大投资将成为晋商消金的第二大股东,也就是山西省属国资成为晋商消费金融第二大股东。但记者发现,目前奇飞翔艺的股权受让尚未完成,启信宝仍显示其为晋商消金的第二大股东。
记者了解到,此次转股主要与此前银监会对银行主要股东至多“两参”或“一控”的要求有关。
具体来看,就是《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同一投资人及其关联方、一致行动人作为主要股东参股商业银行的数量不得超过两家,或控股商业银行的数量不得超过一家,即“两参或一控”。
奇飞翔艺母公司360安全科技持有金城银行,并通过子公司持有晋商消金两家金融机构的股权,两者业务相似度较高,按照上述监管要求必须要清退一个。360安全科技目前为金城银行的第一大股东,且于此前已经投入大量资源:2020年6月5日,曾以12.8亿元的价格收购金城银行30%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因此早在去年11月30日,奇飞翔艺就曾以匿名形式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挂牌,寻求以2.4亿元转让晋商消金25%股权。
银行系股东纷纷增持除上述政策原因而进行的被动股权调整外,今年也有多家银行通过收购股权或直接增资的方式增加控股权。
7月10日,辽宁银保监局发布《盛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变更股权及调整股权结构的批复》,同意盛银消费金融股权变更及调整股权结构的申请,股权调整后,盛京银行持股比例增至75%。
股权变更完成后,盛银消费金融注册资本保持3亿元不变,但顺峰投资实业有限公司退出股东之列。变更后盛银消金的股权结构为:盛京银行出资金额22500万元,出资比例75%;大连德旭经贸有限公司出资金额7500万元,出资比例25%。而此前为:盛京银行持股60%,顺峰投资实业有限公司持股20%,大连德旭经贸有限公司持股20%。
5月,中邮消金完成股东变更,拉卡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正式退出。据悉,由拉卡拉所持的中邮消费金融5000万股权已被星展银行收购,星展银行持股比例由原来的15%增至16.667%,仍为第二大股东。
启信宝显示,目前中邮消费金融的股东共有六位,分别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星展银行、广东三正集团有限公司、渤海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广百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海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70.5%、16.667%、4.5%、3.6667%、3.5%、1.1667%。
今年4月,宁银消金则直接进行了增资。宁波银保监局同意宁银消金股东宁波银行认购新增的股份,宁银消费金融注册资本金由9亿增至29.1149425亿元。增资后,宁波银行认购新增的20.11亿份股份,持有27.01亿份股份,将占宁银消费金融总股本的92.79%。在注册资本排名上,宁银消金在31家开业消费金融公司中达到第11位。
同样增资还有蚂蚁消金。今年3月,蚂蚁消金的注册资本从80亿增至185亿,成为已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中注册资本最高的消费金融公司。
同时,蚂蚁消费金融还新增5位股东,分别为杭州金投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传化智联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博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重庆市农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10%、6%、5.01%、3.334%和1.192%。
消金机构的增资主要与其总资产的扩张有关。消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最低为10.5%,也就是说杠杆最多约10倍。而上述宁银消金和蚂蚁消金随着总资产的扩张已经逼近杠杆上限。截至2022年末,宁银消费金融总资产已达81.45亿元;蚂蚁消金资产总额为1062.33亿元。
消费金融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消费金融在经历了近10年的高速发展后,增速开始逐渐放缓,行业进入成熟期,贷款余额规模接近顶峰。
7月初,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3)》,该《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末,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及贷款余额双双突破8000亿元,分别达到8844亿元和8349亿元,同比增长均为17.5%。
相比2021年,2022年消费金融公司的规模增速大大放缓。《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2)》显示,截至2021年底,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余额达到7106亿元,同比增长44.2%;资产总额达到7530亿元,同比增长43.5%。
一位消费金融行业从业者向记者表示,其所在机构今年的目标已不追求规模的突破,转而追求稳健增长,重点放在存量客户的挖掘和运营上。
目前,消费金融行业头尾明显分化,前三大头部企业分别为招联消金、马上消金、兴业消金,2022年的营收均在100亿元以上;而据不完全统计,去年营收小于10亿的有9家。
此外,2023年消费金融行业又新进一家强力竞争者——6月30日,第31家消费金融公司建信消金正式开业。资料显示,建信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金为72亿元,仅次于蚂蚁消费金融的185亿元和招联消费金融的100亿元。72亿元注册资本金中,建设银行出资60亿元,持股83.33%。
“目前,各消金公司的客户群基本稳定,维持在一定的利率定价区间。对消金公司来说,贷款的利率定价区间非常重要,不会轻易变动,一是因为它反映了目标客群的画像,二是它也反映出消金公司的资金成本,”一家消金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但是,近两年获取新客的成本非常高,消金公司在触达客户上,或选择进入社交媒体投放广告,或与具有流量优势的助贷机构合作,这都需要较大资金投入。“获取一位新客的成本甚至在200元以上,客户的单笔借款金额低的话,都难以覆盖成本。”上述消金公司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