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贷款公司是由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审批、监管,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小额贷款是以个人或企业为核心的综合消费贷款,贷款的金额一般为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小额贷款公司上游资金来源主要为股东缴纳本金、股东捐赠资金及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
小额贷款公司按照股东背景划分,可以分为国有控股小额贷款公司和民营控股小额公司;按照经营地域范围划分,可以分为区域性小额贷款公司和全国性小额贷款公司;按照经营模式划分,可以分为传统小额贷款公司和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小额贷款由最初的非盈利性贷款,逐渐发展为商业性贷款,成为普惠金融的主要方式。小额贷款自从1994年引入我国以来,由于切合了市场经济的需求,发展迅速,在2015年小额贷款公司数量达到8910家的巅峰,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我国小额贷款行业机构数量下降至6841家。
图 2014-2021年Q1我国小额贷款行业机构数量情况
2020年中国小额贷款机构数排名前三地区依次为江苏省、辽宁省及广东省,机构数分别为562家、467家、446家;2020年中国小额贷款机构从业人员数排名前三地区依次为广东省、江苏省、重庆市,从业人员数分别为7129人、4716人、4484人。
图 2019-2020年中国各地区小额贷款机构数量及从业人员数
从2020年各地区小额贷款机构数量来看,江苏占比7.9%,辽宁占比6.56%,广东占比6.27%;从2020年各地区小额贷款从业人员数量来看,广东占比9.88%,江苏占比6.53%,重庆占比6.21%。
图 2020年中国各地区小额贷款机构数量及从业人员数占比
图 中国小额贷款行业产业链
小额贷款行业营销模式分为两种:平台式与自营式。当前中国小额贷款行业在商业模式方面,一部分呈现“小额贷款电商化”特点,把互联网作为营销渠道的补充手段;而提供低价化的产品,只能解决浅层次的行业痛点。互联网与小额贷款行业的上下游资源整合,以“低价套餐+服务承诺+过程监控”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省钱、省时、省力的服务。未来,小额贷款行业的盈利能力主要建立在其对各方资源的整合能力和创造力的交易流量上。
图 小额贷款营销模式
图 中国小额贷款行业“电商化”商业模式
目前小额贷款行业整体盈利性一般,未来行业盈利空间小。小额贷款机构通过向贷款人发放高息贷款的方式获得收益,其贷款利率幅度依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利率规定。贷款多采取质押、抵押和保证方式,信用贷款额度较低。
据网贷之家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19年5月底,共有33家小贷公司挂牌新三板。从这33家小贷公司披露的2018年经营业绩来看,有28家实现盈利,占样本总数的84.85%,这28家2018年净利润达到5.85亿元,其中仅1家净利润超1亿元,1家净利润在5000万-1亿元,15家2018年净利润在1000-5000万元,11家净利润在0-1000万元;另外有5家公司2018年处于亏损中。
图 2021年小微信贷技术数字化变迁
小微信贷技术主要包括3种,即IPC技术、信贷工厂以及微贷创新技术。通过2021年的持续探索,前2种技术与数字科技不断融合,形成“IPC+信贷工厂+数字信贷”多元融合的通用化小微信贷技术。数据能力已成为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伴随数字经济、数字征信体系的飞速发展,一家小微企业的用户画像全景日渐清晰。企业经营场景也朝向线上化迁移,并且产业数字化驱动着生态平台构建,云端审批实现了“普”“惠”兼备。
“信贷工厂”技术
“信贷工厂”技术模式是将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共性与个性进行结合的一种批处理、流程化处理模式。具体来说,就是以‘流水线”的形式处理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审批、发放和风险控制,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划分为营销、销售、业 务申报、审批、支用、客户维护和贷后管理等环节,就像工厂流水线一样,每一个 “生产”流程都有专人负责,批量发放,批量 “生产”,有人每天每月每季对 “准次品”进行预警,对 “次品”进行 “软回收”再组合或通过法院渠道 “硬回收”。
在 “信贷工厂”模式下'金融机构的工作主要分为三大块内容:第一步,标准化。金融机构将授信行业和公司材料进行简化,对授信调查、审批、贷后监督等相关内容尽可能标准化管理;第二步,流程化作业:客户经理、审批人员和贷后监督人员专业化分工。第三步,为了控制这一过程中的风险,在‘流水线”作业中从多角度、多渠道收集企业 “软信息”,向知情人士、行业协会、其下游客户等进行外围调查,对产业链条上企业客户的基本情况进行交叉印证。
自2008年以来,我国的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杭州银行、富登担保公司等开始引进“信贷工厂”技术,此种信贷技术更被称为中小企业难题破解的代名词。
图 信贷工厂技术
IPC技术
高度制度化、流程化是IPC技术的一大特色,营销、调查、审批、发放、监控、催讨各个环节均有极其细致的操作程序及非常精准的技术分析,以保证贷款分析的准确高效。同时,将不良率始终控制在1%以内的水平,在同业风险控制方面处于领先水平。而金融工场在安全保障上引进了这一技术,以评估客户偿还贷款能力,保障资金安全。
数据信贷技术
近两年,在“金融+科技”趋势推动下,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探索的发展方向。数字信贷技术能为金融机构提供数字科技一站式赋能、数字信贷联合运营、智能风控、场景化信贷多种解决方案。可以根据机构需求量身定制、灵活匹配,也能够提供小微信贷业务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帮助机构突破传统小微技术面临的“风险、规模、成本”三个目标无法兼得的小微信贷不可能三角这一业务瓶颈,实现数字信贷技术在合作机构技术体系内落地。
政府法律法规
自2008年《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小额贷款公司经历了一轮快速成长期;2017年,《关于小额贷款公司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与《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出台,为促进小贷公司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2019年7月,央行会同相关部门起草《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了监管范围,严格了市场准入和股东资质,强化资本来源真实性和资金运用合规性等。
图 小额贷款公司监管体系
行业协会自律与企业自查
《中国小额贷款公司行业2018年自律发展要点》
在2017年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以下简称“中贷协”)的会员代表大会上,中贷协发布了《行业自律发展倡议书》,倡议小额贷款公司要回归本源,支持小微和三农等实体经济发展,依法合规经营并主动接受监管,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的经营模式,发挥地缘优势精耕细作,提升自身信贷技术,并与传统金融机构错位经营。同时,提出了坚守3个“确保”和3个“绝不”底线。
《合肥市小额贷款公司协会行业自律公约》
2018年8月29日,来自合肥市的49家小额贷款公司齐聚合肥小贷之家,围绕主题为“如何围绕股东产业背景开展业务”展开讨论,各公司负责人现场签署了《合肥市小额贷款公司协会行业自律公约》。该公约针对的小额贷款公司,均是经省政府金融办批准设立、依法注册登记、具有法人资格、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企业法人,内容涉及行业自律与管理、从业人员自律与管理、协会自律与服务、公约执行等。
《江苏省小额贷款行业自律发展公约》
为传递协会好声音、做好自律大文章、汇聚行业正能量,2019年9月19日,在江苏小贷行业发展智库成立一周年暨江苏小贷10+年系列总结活动上,八位地市小贷行业协会秘书长代表全省小贷公司签署《江苏小额贷款行业自律发展公约》。《江苏小额贷款行业自律发展公约》的发布,将更好地倡导全省小额贷款公司坚守初心、加强自律、合规经营、守正创新,促进小额贷款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关于促进全省小额贷款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促进小额贷款公司持续健康发展,防控风险,更好发挥普惠金融作用,根据《公司法》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等文件精神,对各小贷公司提出要求。要求包括:明确行业定位、拓宽发展空间、优化发展环境、强化行业监管等。
图 行业综合财务指标
估值方法可以选择市盈率估值法、PEG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市现率、P/S市销率估值法、EV/Sales市售率估值法、RNAV重估净资产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DDM估值法、DCF现金流折现估值法、NAV净资产价值估值法等。
图 主要上市公司估值分析
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归结起来主要有监管风险、有自身经营风险、内控风险和信用风险。
监管风险
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承担对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的日常监管,从近年来的监管情况以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小额贷款公司无视监管从事违法违规事项时有发生,给监管带来较大压力。
例如银川市金融工作局在开展全市小额贷款公司专项检查中发现,账外经营情况较为普遍,小额贷款公司为了规避利率监管,往往存在2份合同,表面上利率10%—20%,实际利率高达30%-50%。同时,为了规避税收,部分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不以公司名义贷出,而是用公司员工或股东的个人名义放贷,导致监管机关仅从账面上无法掌握小额贷款公司真实业务数据。
另外,小额贷款公司暴力催收情况时有发生,从近年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开展情况可以看出,金融监管部门接到的群众举报线索,很多涉及小额贷款公司采用跟踪、围堵、恐吓等手段暴力催收行为。
经营风险
资金来源单一。按照《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不吸收公众存款”,“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这种规定,在起到保障金融安全作用的同时,客观上也容易造成小额贷款公司资金紧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业务的持续发展。公司资金一旦用完,没有贷款及时回收的情况下,业务只能暂停,等待资金回归。虽然规定了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向银行融资,但就目前业内的实际情况来看,几乎没有银行愿意为小额贷款公司提供融资服务。
利率受限。根据《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小额贷款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经营,贷款利率上限放开,但不得超过司法部门规定的上限。”长期以来,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大体维持在24%上下。2020年8月20日最高院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修改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每月20日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为标准确定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取代原《规定》中“以24%和36%为基准的两线三区”的规定,大幅度降低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新的民间借贷利率对小额贷款公司经营影响巨大。
内控风险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在经历了短时间内的爆发增长之后,从实际情况来看,发展过程中暴露的自身问题和风险较多,主要集中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人员结构管理上。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大部分小额贷款公司缺乏完善的内控制度,或者说只存在纸面上的制度,实际运行中,内部决策较为混乱、管理较为松散、风险判断和控制能力较差、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较高、账外经营较为普遍、系统建设不够重视以及账目管理不够严格等问题普遍存在。
同时,公司法律意识淡薄,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个别小额贷款公司从事非法集资业务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人员结构和管理上,小额贷款公司的从业人员数量和基本素质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小额贷款公司的操作风险。大多数小额贷款公司的股东都是非金融企业,对金融行业风险识别能力较弱,小额贷款公司配备的人员除一小部分来自于银行员工以外,相当大的比例也并非从事金融行业的人员,缺乏金融知识和素养。同时,人员管理不规范,个别公司存在股东公司财务人员兼职小额贷款公司财务情况以及业务人员兼职多家小额贷款公司情况,甚至出现过一套人马经营2个小额贷款公司现象。
信用风险
从理论上讲,信用风险是金融放贷行业中客观存在的风险,其本质上只能降低,无法消灭。受外部经济大环境影响和小额贷款公司内部风险控制能力影响,近年来小额贷款公司承受的信用风险空前巨大。
首先,受国内经济下行及新冠疫情影响,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客户群体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三农普遍出现经营困难和不同程度的贷款违约。虽然监管文件中明确提到“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信贷征信体系”,但实际操作中,只有少部分的小额贷款公司能够实现与人行征信系统连接。目前人民银行对小额贷款业务接入征信系统仍持谨慎态度,无法接入征信系统,小贷公司便失去了对逾期客户的最有效制约手段,客观上也助长了部分贷款客户恶意逃废债务的行为。
其次,小额贷款公司对贷款发放的风险把握不够,没有按照“小额、分散”原则发放贷款,贷款集中度较高。
在金融严监管下,盲目扩张的小贷行业面临洗牌和分化,偏离普惠业务初衷的小贷公司面临挑战。据央行发布《2019年上半年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797家,较年初减少336家;从业人员数量虽没有跌破8万人大关,但较年初减少了6056人。
图 2014-2019年小贷公司机构数量及从业人员走势(单位:家,人)
2018年6月以来,全国范围内小贷公司的实收资本与贷款余额呈现双降态势。据统计, 2019年上半年全国小贷公司的贷款余额9241亿元,较年初减少309亿元;实收资本8235亿元,较年初减少128亿元。贷款余额不升反降,显示经营困境。
图 2014-2019年小贷公司实收资本与贷款余额走势(单位:亿元)
相反的是,2019年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持续增长,截至2019年二季度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45.97万亿元,同比增长13.0%。由此不难看出,金融机构与小额贷款公司相比,金融机构的投贷规模远远大于小额贷款公司,更为突出的是金融机构在2019年上半年投贷规模在增加,相反的,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存量规模竟然在下降,降幅在3%左右。
图 2014-2019年我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及增速(单位:万亿元,%)
潜在的小额信贷需求主体主要包括农户、个体经营户、微型企业、小型企业等被排除在正规金融机构以外的客户群体。
供应商议价能力强
(1) 农村金融需求大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存在较强的金融抑制,农村正规金融体系还不能满足农户信贷需求,从而存在着严重的“信贷配给”。农户的资金需求巨大,但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占有率很低,留下的贷款需求空间非常大。农村非正规借贷很活跃,间接表明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空间很大。
(2) 中小企业资金供给缺乏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巨大,数量呈现出上涨的趋势,融资需求旺盛,但小型企业、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素。据调研,大多数小额贷款公司在其成立不久时,其注册资本金就发放一空,面临断粮停业的局面,资金往往以较高利率(约16%年利率)发放。这表明大多数小额贷款公司的客户(主要是小企业和农户)都不能及时以正常利率从正规金融体系得到足够融资。小额贷款公司从2008年以来的飞速发展,证明了我国小额信贷市场融资需求压抑已久,且总量很大。
(3) 贷款机会重要性高于贷款利率
目前我国设定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利率不得超过央行公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这是对小额信贷客户议价能力的一种保护。但利率市场化是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实践上来看,对小额信贷资金需求者来说,能获得贷款的机会比承担高利率更加重要。由于缺乏贷款的抵押品,没有规范的财务报表,这些群体被排除在正规金融机构之外,很难有获得信贷服务的机会。同时,由于小额信贷资金需求者需要的大部分是短期资金,周转很快,实际承担的利率比收益率要低很多。因此,小额信贷资金需求者愿意也有能力承担较高的利率水平。因此,小额信贷资金需求者对贷款产品议价控制能力差,利率议价的主动权掌握在小额信贷机构手中。
资金供给者议价能力强
小额贷款公司主要是向商业银行进行资金借贷,其议价能力可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认识:首先,小额贷款公司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性很低,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规模占商业银行业贷款资产规模的比重太少,小额信贷行业并非商业银行业的主要客户;其次,资金对小额贷款公司而言是主要的投入品,而其他的融资渠道少;最后,作为资金供应方的商业银行业有客户群下移的趋势,挤占小额贷款公司市场的现实威胁。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较弱
以小额贷款公司为例,自2008年5月人民银行、银监会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以来,小额贷款公司异军突起。2017年末,全国各地已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已经达到8551家,其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日益增加。
因此,从以上数据来看,新进入小额信贷行业的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很多,增长速度非常快。但是小额信贷市场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小额信贷的需求巨大,市场需求有较大的增长率,新进入的小额贷款公司根本不能满足市场融资需求。
同时,先进入小额信贷机构的小额贷款公司,可以通过服务质量、产品特色建立品牌认同度,赢得顾客忠诚,使得新进入行业必须面对消费者产品忠诚度的冲击,会减少新进入者的威胁。此外,政府对小额贷款公司进入行业有一定的限制与监管要求,能缓解新进入者的威胁力。
替代品威胁强
替代品威胁主要来自农信社、农业发展银行、其他中小银行机构、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外资银行等。这几类机构有着共同的客户和相似的产品,具有较强的替代性。在小额信贷行业中,小额贷款公司有着自身的优势,如产权清晰、治理结构完善、开办成本低等,但最重要的是小额贷款公司是由市场需求推动而形成的,不是依靠行政命令推行的,没有设立金融机构的县域与乡镇是市场选择优化的结果。
现有竞争较弱
鉴于小额信贷的市场需求巨大,需求增长较快,尽管小额贷款公司的数量发展相当迅速,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现有小额贷款公司的竞争并不是激烈的。此外,很多省份明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不得跨区域(县域)经营,有利于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的有序竞争。
竞争能力总结
通过分析小额贷款行业对需求者、资金供给者、同业竞争、潜在进入者以及替代品等因素的分析可知,小额贷款公司具有自身明显的优势,虽然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但是就目前来讲,小额贷款公司在农村金融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金融需求远远未得到满足,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植,小额贷款公司在金融供给者中具有较好的竞争力。但是同时小额贷款机构也迫切需要摸索出适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保证规模的扩大和风险防范。
蚂蚁集团
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蚂蚁集团)起步于2004年成立的支付宝。2013年3月支付宝的母公司宣布将以其为主体筹建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小微金融成为蚂蚁金服的前身。根据蚂蚁集团招股说明书披露,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促成的信贷余额增长至21,536亿元,2020H1微贷科技平台营业收入285.86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39%。随着一系列监管文件下发,蚂蚁集团针对联合贷和助贷业务的整改正在有序推进。2021年6月,蚂蚁消金开业,承接自营业务,并用以开展联合贷款。2021年6月,重庆银保监局发布关于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开业的批复,正式批准其开业。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80亿元人民币,蚂蚁集团占50%。
常熟银行
常熟银行的小微业务起步于2008年,截至2020年年末,在江苏省内的上市银行中,常熟银行个人经营性贷款规模为486亿,占各项贷款比重为36.89%,在上市银行中市场份额超过30%,而在江苏省内的市场份额为4.75%,这四项指标在江苏省内的上市银行中均排名第一。
常熟银行之所以能够在做大小微业务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管控信用风险,一定程度上是借鉴了IPC技术+信贷工厂模式,在进行本土化改造后,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微贷技术和风控体系。在具体运用中,常熟银行在IPC基础上进行了本地化改造,结合信贷工厂共同打造独具特色的微贷业务模式。其微贷技术的内核在于,通过建立一支了解本地市场的专业化客户经理队伍,高强度实地考察授信客户,并基于关联信息进行交叉验证,对于客户进行逐一摸底,提供全程上门服务。在此基础上,将整个信贷审批流程进行标准化的“流水线”作业,既能够实现对客户进行精准的“肖像”刻画,又可以实现微贷技术的快速复制,将其推广至异地分支机构和村镇银行。
泰隆银行
业界流行一句谚语,即“全国小微看泰隆”,总部位于浙江台州的泰隆银行,截至2021年末已迎来28周年。凭借社区化网格化的小微信贷IPC技术,走出一条独特的“小而美”发展路径。同时,借助金融科技,使微贷技术融合数字化元素,针对农户、创业者与科技型小微企业特定群体;产品包括10款,分别为:易农贷、创业通、电商贷、支小贷、信融通、义融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税e贷、融e贷、梦想e贷。
格莱珉银行
孟加拉国的乡村银行(又称格莱珉银行)是当今规模最大、运作最成功、影响力最大的小额贷款金融机构之一,其运营模式被众多发展中国家模仿和借鉴。格莱珉银行一直坚守着服务穷人的使命,不断践行以“让所有人在有需求的时候能够以合适的价格,方便快捷并有尊严地享受金融服务”为原则的普惠金融。根据孟加拉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在孟加拉国政府、孟加拉国人民和格莱珉银行的共同努力下,孟加拉国绝对贫困率从1972年的82%下降到2018年的11.3%,孟加拉国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格莱珉银行模式复制到全球包括美国、墨西哥、土耳其等41个国家,惠及全球1,688万个低收入家庭,在世界范围被证实为一种具有可持续性并能有效消除贫困的模式。格莱珉银行创始人尤努斯教授由于其卓越成绩于2006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格莱珉银行的创新点体现在以下方面:从贷款对象上看,关注社会金字塔最底层的贫困女性,并以此为主要目标;从产品和服务上看,为特殊客户群设计了适合的产品与服务,向穷人提供信用贷款,鼓励储蓄,分短期还款;鼓励客户能力建设,通过“十六条公约”为客户建立良好价值观,并培养会员理财和生活能力;在风险控制方面,以“小组+中心”模式,培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团结,让客户拥有集体的荣誉感,进而从客户内心激发还款的意愿和能力,使得贷款成为改善客户生活的初始动力,通过自立、团结、互助,以精神和团队的力量引导客户积极还款。
IPC公司
德国国际项目咨询公司(以下简称IPC公司)是一家专门为以微小企业贷款业务为主的银行提供一体化咨询服务(即传统的咨询服务与承担项目实施的管理责任相结合)的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公司在小企业贷款技术上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行之有效的指微小企业信贷技术,也称IPC技术,主要是为以微小企业贷款业务为主的银行提供一体化咨询服务,进而为微小企业提供融资,包括三个部分:考察借款人还贷能力;衡量借款人还贷意愿;银行内部操作风险控制。
淡马锡公司
淡马锡于1974年在新加坡公司法令下成立,以持有及管理之前由新加坡政府所持有的投资与资产。将这些资产转移到一家商业公司的目的是让财政部能够专注扮演决策和监管的核心角色,而淡马锡则以商业原则持有及管理这些投资。外界对于淡马锡的关注,除了它的政治背景和营运绩效外,也部分来自其在中国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架构改革方面的口碑,建设银行更因镇江分行试点淡马锡中小企业信贷工厂理念而获得极大的成功。其微贷模式是一种具有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小额信贷模式,一种将国际化的微型融资经验根据本地特色不断调试优化的商业模式。它具有“可大量复制”,“行为导向信用甄别”,“利润完全覆盖风险”、“凡事以客户为中心”和“百分百数字化管理”等特色。
1、政策引领:2022年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发力,鼓励金融机构加强普惠小微金融业务数字化投入力度;
2、税费减免:各省市政府部门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税费比率,帮助企业主降低经营成本,促进扩大再生产;
3、行业选取:专精特新、乡村振兴、智能制造等科技含量较高企业以及上亿规模的个体工商户,将成为金融机构发展重点;
4、链式金融:数字供应链金融技术在民营银行之中亮点频现,借助物联网、区块链、5G等技术全面破解上下游企业融资难;
5、数字产业:产业数字化驱动各行业小微企业“上云”,工商、税务、进销存等实时数据引领一站式金融服务;
6、小微征信:从国务院到央行、银保监会,全面打通各类互联网平台之间的数据接口,优化升级小微征信与信用体系建设;
7、经营场景:不仅局限于融资需求,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开拓ERP、支付结算优化、收付款一体化等经营决策服务;
8、农村金融:“十四五”时期国家将涉农信贷作为重点之一,乡镇农村地区“下沉市场”数字化改造下的增长潜力广阔;
9、远程视频:借助于5G、人脸识别等技术创新,驱动无接触金融模式下的小微企业主远程视频服务变为现实、有温度感;
10、智能风控:云端信贷服务潜藏一定的欺诈风险,借助机器学习与各行业小微企业用户画像不断优化,持续升级风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