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三年后,邮储银行全资控股的独立法人直销银行将被合并。
9月23日晚间,邮储银行公告称,为进一步优化管理及业务架构,邮储银行将吸收合并下属全资子公司中邮邮惠万家银行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邮惠万家银行”),吸收合并完成后,后者的独立法人资格依法注销。邮惠万家银行的全部业务、财产、债权债务以及其他各项权利义务由邮储银行承继,邮惠万家银行客户的相关权利和义务均不受影响,已合法签署的合同、协议继续有效。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邮储银行此次调整并非个例,而是近年来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普遍现象。早在2022年6月开业之初,邮储银行把邮惠万家银行定位为“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试验田”。而在此前,招行也撤回独立法人直销银行“招商拓扑银行”的开业申请并终止筹备工作。
多家银行业陆续整合旗下直销银行或数字金融子公司,行业正从初期的“多点试验”转向当前的“全面融合”,或意味着银行业数字化发展进入深度整合新阶段。
吸收合并有望降本增效
据邮储银行9月23日公告,该行吸收合并邮惠万家银行的背景,是基于邮储银行近年来,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数字化和集约化能力快速提升,以手机银行为主要服务渠道的格局已经形成,线上综合服务能力大幅增强。
基于有效利用资源,降低全行运营成本的目的,邮储银行表示对邮惠万家银行吸收合并,将实现三方面的优化:
一是实现战略整合,吸收合并后,邮惠万家银行线上运营经验整合到邮储银行,将对邮储银行线上业务实现补充;
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吸收合并后,邮惠万家银行的业务资源及人才队伍,将为邮储银行发展注入新动力;
三是降低管理成本,吸收合并后,将降低邮储银行管理成本,该行称“有助于将资源投入到互补性更强的领域,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作为直销银行,邮惠万家银行成立是银行业探索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之一。直销银行初期以其线上化、低成本特性受到关注,但如今其独立存在价值已被大幅稀释。与功能日益强大的手机银行相比,直销银行在产品同质化、获客成本高等方面面临挑战,难以满足市场对一站式、全场景金融服务的需求。事实上,近年来已有超20家银行陆续关停或整合直销银行业务,这反映了银行业向“一体化运营”转变的趋势。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终止邮惠万家银行后,邮储银行不仅整体管理成本下降,还能将邮惠万家银行过去几年锻造的人才队伍、积攒的优秀经验整合到邮储银行发展大局中,对邮储银行线上业务是强有力的补充,有利于形成“1+1>2”的发展合力,符合邮储银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也符合股东利益。
另据邮惠万家银行2024年年报披露,截至去年末,该行在岗员工385人,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近五成,科技人员占比近五成,全员金融从业持证比例超60%。
开业三年累计用户数超2000万
邮储银行资料显示,邮惠万家银行成立于2022年1月,注册资本50亿元,公司注册地位于上海。据介绍,邮惠万家银行定位于“服务三农、助力小微、普惠大众”,依托“数据+场景”,构建开放共享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模式,不仅丰富了邮储银行服务场景,也为该行数字化转型积累了经验。
据邮储银行2025年半年报,截至今年6月末,邮惠万家银行资产总额120.05亿元,累计注册用户数超2000万人。
具体业务数据上,该行理财业务上半年品牌专区交易量超6900万元,环比增长330.70%。结算领域,围绕商贸客群支付结算需求,研发创设产品“惠商贸”,惠商贸业务累计服务7个省(市)9万余小微商户,助力小微商户经营发展。其中惠农品业务上半年在5个农业产区试点应用,解决农户“结算慢、对账难”问题,提高城乡农产品收购场景支付便利性。
另据邮惠万家银行2024年年报,截至去年末,该行自营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占比81.6%;涉农贷款余额较2023年增长近4倍,支付结算覆盖区域8个省,交易额15.66亿元。县域及以下客户代销理财保有量超过84亿元,占比6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据合并公告,邮惠万家银行财务报表已按100%比例纳入邮储银行合并报表范围,此次吸收合并事项不会对邮储银行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影响,不会损害邮储银行及股东的利益。
邮储银行也表示,邮储银行所承接的邮惠万家银行的存量贷款、存款和资金,业务规模较小,且资金和贷款业务自然到期后不再续作,对邮储银行未来的业绩表现整体影响较小。
数字化转型方面,邮储银行近年来相继完成了新一代个人业务核心系统、公司业务核心系统及信用卡业务核心系统的上线。同时,该行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整合内外部多维数据,以科技赋能业务模式创新和流程优化,在主动授信、场景普惠金融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排版:汪云鹏
校对:彭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