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介绍

行业介绍

韩国产业竞争力面临“萧条型顺差” 中韩如何适应贸易结构变化?
2023-08-22

韩国一直引以为傲的出口贸易正遭遇危机。

8月17日,据韩国关税厅公布的数据,本月前十天韩国进出口额出现了大幅缩水。数据显示,7月韩国出口额同比减少16.5%,连续第十个月下滑。特别是半导体出口同比暴跌34%,连续12个月呈负增长。

然而,韩国却在出口连续10个月下滑的情况下,出现了贸易顺差。8月初,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发布7月进出口动向,该月整体贸易收支为16.3亿美元顺差。有分析指,这是因能源、原材料降价,进口降幅更大,韩国贸易收支连续两个月保持顺差。这种因进口比出口减少更多的顺差,被称为“萧条型顺差”结构。但外界预计,这种“萧条型顺差”并不会给经济带来多大助益。

辽宁大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副教授李家成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韩国的出口形势严峻,萧条性顺差不会给韩国的经济增长提供多少的贡献值,反而可能会拖后腿。

更让韩国感到担忧的是,韩中贸易结构也长期朝着“顺转逆”的方向发展。今年1月至5月,韩国对华贸易逆差为118亿美元,中国从韩国的第一大顺差来源国,摇身变为第一大逆差来源国。近两个月,虽然韩国对华贸易逆差规模有所缩窄,但保持逆差的态势依旧不变。

当前,韩国与中国的贸易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出口不景气的情况下,中韩合作有怎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华贸易是韩国出口关键

历经连续15个月的贸易逆差后,韩国连续2个月实现贸易顺差。原本这能让韩国暂时感到松一口气,但问题是,该国作为亚洲经济的风向标之一,其出口数据的持续萎缩还是引发市场强烈的担忧。

数据显示,韩国7月出口额同比下降16.5%,至503.3亿美元,为连续第十个月下滑,并创下自2020年5月以来最大降幅,远高于6月出口额6%的同比降幅。在出口暴跌的情况下,依旧能实现贸易收支顺差,主要是因为韩国出现了进口比出口减少更多的情况。据统计,韩国7月进口额为487.1亿美元,同比减少25.4%,主要是韩国整体进口额占比达20%的国际原油、天然气、煤炭价格下跌,原油进口规模同比减少20.8%,导致能源进口额缩减47%。

当前能源价格仍处于波动的过程,若韩国要持续实现顺差,关键还得看出口的恢复情况。而出口方面,韩国主力出口品芯片的下跌程度最大,7月出口额同比下滑34%,为连续12个月负增长。有分析称,全球芯片市场长期低迷导致韩国制造业出口下滑幅度大大超出预期。

从韩国半导体的最终流向来看,韩国对美国和中国市场依赖度较高,其中,其出口下滑很大程度与韩国对中国出口锐减有关。根据韩国银行报告,2022年,韩国半导体出口总额的55%销往中国。李家成向记者表示,“韩国对华出口主力产品就是半导体,中国对半导体的需求下降,造成韩国对华半导体出口的断崖式下跌。”

面临出口低迷,韩国半导体业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据韩国贸易协会数据,韩国半导体的全球出口比重已经连续四年低于20%,今年前3个月更是跌至13.6%。

在这种情况下,韩国对华贸易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国,也是第一大出口国。韩国对华出口品类远不止半导体,还有石油产品、石化、钢铁、汽车零部件、显示器等。韩国贸易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韩国贸易总额7398亿美元和出口总额3575亿美元中涉中国比重分别达20.9%和19.6%。大韩商会会长崔泰源也曾表示,“如果放弃中国这个大市场,我们就没有恢复能力。”

中韩贸易互相依赖

事实上,近年来中韩贸易结构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动。

对韩国来说,中韩贸易“甜蜜”期应该是2018年至2021年。彼时,中国一直是韩国前三大贸易顺差来源国。过往中韩主要的贸易模式是中间产品贸易,韩国制造零部件后出口到中国,中国工厂再将其组装成最终产品。但这一情况从去年起开始发生改变。自2022年10月起,韩国对华贸易出现罕见的连续性逆差。虽然目前韩国对华逆差规模有所收窄,但该现象说明中韩贸易结构已经发生改变。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宁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两国在向着产业内贸易方向发展。从2022年贸易数据看,韩国同中国进出口贸易往来前两位的商品均是电子产品及零部件、机械设备及零部件。中国既是韩国商品重要的消费市场,也是其生产原材料等的重要进口市场。”

据韩国贸易协会数据,2022年,韩国有22.8%的商品均出口至中国市场,21.1%的商品进口来源于中国。近几年,韩国的核心产业原材料自中国进口明显上升。韩媒调查显示,韩国制造业90%以上的新能源电池、半导体、汽车、航空零部件等核心材料从中国进口。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外贸“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对韩国出口同比大增121.7%。

在材料方面,韩国已经对中国形成依赖。但同时,韩国的优势产业也遭到了中国同行的有力竞争。在韩国原本主力产业中,中国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强,特别是在半导体设备、液晶面板、新能源汽车、太阳能、新能源电池等领域。韩国国际贸易协会国际贸易研究所的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的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为21%,去年上半年上升至32%;其进口额减少了9.9%,但是出口增加了14.5%。韩国半导体设备在中国进口市场的占有率较前年下降了2.2%,为7.9%;出口额相比2021年同期减少了51.9%。

再如,由于韩国国内低价电动汽车车型采用的是中国制造的锂电池,而随着韩国国内加速从燃油车向电动车转型,从去年5月起,韩国氢氧化锂进口对华依存度达83.2%。所以去年上半年,韩国从中国进口的氢氧化锂增长了404%。

李家成向记者表示,韩国的半导体材料、太阳能对华依赖度很高,中国现在也在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未来可能会冲击韩国半导体的主导地位。谈到现在的中韩经贸关系,他认为,中韩一方面是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在高端高新技术领域,中韩之间可能会有更多的竞争,比如车载电池、太阳能光板等。

韩对华逆差将成常态

过去,中韩贸易一直遵循着韩国出口零部件等中间产品、中国再加工成成品销往世界的分工格局。但从中韩贸易持续出现逆差的情况来看,两国双边贸易结构已然发生转变。

韩国经济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秋庆镐也曾表示,对华贸易收支于2013年实现超过600亿美元的顺差后,平均每隔两年缩小150亿至200亿美元,除了短期经济因素外,中国加强产业竞争力、消费者偏好国产品牌等因素也产生了不少影响。韩国官方表示,即使锂等原材料价格以及全球经济放缓等周期性因素改善,未来对华贸易收支逆差也将呈现常态化。

王宁远也称,中韩贸易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源于中国制造持续升级,中国高科技中间产品及高端消费品出口竞争力提升。

近年来,中国高端消费品市场发展迅速,韩国对中国消费品出口占总出口比重仅约5%,而在这些出口消费品中,中高端产品占比增长至接近70%。为保持贸易平衡,韩国贸易协会高度重视扩大高端产品对华出口,建议扩大核心材料和零部件等高科技中间产品对华出口,并认为韩国企业要瞄准中国高端消费品市场去转变出口商品结构。

因对中国贸易的依赖日益加深,韩国国内也有部分提出实现贸易“多元化”的声音。但当前中韩的供应链和生产链都紧密相连,要想真正实现多元化恐怕并不容易。辽宁大学美国与东亚研究院院长吕超表示,韩国以出口为导向,其出口产业的约三成至四成依靠中国市场,“韩国经济界有一些贸易‘多元化’的声音,但国际经贸合作有它本身的规律,不是一个国家想多元化就可以实现多元化的。中国经济的崛起,让中韩贸易长期以来形成相对比较固定的供应链和生产链合作环节。特别是韩国的半导体出口,想服从美国的所谓产业链政策与中国疏离,找到替代中国的市场,不是说做到就能做到的。”

近期,韩国政府发布“2023年下半年经济政策方向”,预测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4%,较去年12月1.6%的预期调降0.2个百分点。韩国经济复苏表现不如预期,而它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接下来还得把关注点放在关键出口项目,特别是半导体等品类。

因此,王宁远认为,“未来中韩两国可在半导体领域增进合作,为两国科技人员及行业领军企业搭建更多常态化的信息技术交流平台,就半导体产业供应链安全等问题开展更多高层对话及友好磋商。”

(编辑:李莹亮)

相关文章推荐:
联系我们
地址: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冬花路22号光明城市3号楼2单元十六层

在线客服

如小意官方公众号

愿以微薄之力,助您生活如意

Copyright 2022 南宁市如小意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营业执照 经营许可证
桂ICP备20220074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