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一个场景:当你走在街头,用手机呼叫来一辆出租车,车里虽然没有人类司机驾驶,却能安全平稳地送你回家。如今,这样颇具科幻感的一幕已成为现实。
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日前宣布,开放智能网联乘用车“车内无人”商业化试点,企业在达到相应要求后可在示范区面向公众提供常态化的自动驾驶付费出行服务。业内人士表示,相关措施将自动驾驶商业化发展推上新台阶。
“无人车”引发“尝鲜”热潮
清晨,在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一辆自动驾驶汽车穿过车流,缓缓停在自媒体人李维的面前。扫码开门、验证手机、汇入车流,一段“无人之旅”正式启程。
“从地铁站到公司,10多分钟的路程非常平稳,给‘老司机’点个赞。”李维说,车辆行驶过程中,座椅前方屏幕会显示车辆时速、行驶路径、路况等信息,途中如遇突发情况,车辆还会语音提示乘客扶稳坐好,“总体来说舒适又安心”。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持续完善,北京近年来积极推进自动驾驶服务商业化应用,并于今年3月进入“车内无人”载人示范应用阶段。在规定测试区域内,乘客目前可体验到多家企业提供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并根据需求自主选择是否需要乘坐配备安全员的车辆。部分企业还推出大额优惠券、免费乘坐等活动,推广“车内无人”出行模式,吸引大批用户抢先“尝鲜”。
“乘着‘无人车’在车流中穿梭,有一种身处科幻片中的感觉”“没有安全员可以享受到更加私密的出行体验”“旁边有货车经过时,车辆会自动避让一点空间,很有安全感”……体验过后,乘客们对“无人出租车”给予好评,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感受。
据了解,多家企业目前正积极筹备申请智能网联乘用车商业化许可,获取相关许可后将提供“车内无人”的出行服务。此外,重庆、武汉、上海等城市也为“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发放道路测试牌照,支持全自动无人驾驶乘用车商业化运营发展。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成为现实
随着自动驾驶走进车内“全无人”商业化运营阶段,如何让车辆的运行更加安全、稳定、高效,成为智能网联乘用车企业关注的问题。
相较于有人驾驶,“无人车”正式投运前需要积累海量数据和运营测试经验以确保安全。以北京为例,截至2022年底,北京市范围内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累计里程超过2194万公里,载人试运营测试里程累计超过1400万公里,超过98%的乘客给予了“良好及以上”的测试体验反馈。
“对乘客而言,没有安全员随车,并不意味着车辆行驶安全性降低。”智能网联乘用车企业小马智行相关负责人张宁介绍,车辆自动行驶过程中,安全员会进行远程辅助,作为额外保障确保乘客和其他交通参与者安全。“获得测试许可以来,车辆在应对十字路口、狭窄路段等复杂场景时都表现出不错的技术水平。”
人工智能、车联网等领域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也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今年4月,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与百度联合发布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技术创新白皮书2.0版,提出以车路协同技术赋能自动驾驶安全保障。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单车智能自动驾驶的基础上,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可以发挥道路体系系统、云与网络的优势,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仅能提高自动驾驶的安全性,还可以加快推进无人化运营。
“未来3年将是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落地的关键时期,构建起智能网联汽车安全体系尤为重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李骏在日前举行的第五届世界智能安全大会上建议,在政府主导下搭建“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汽车”融合的社会生态平台,实施“车路云一体化”技术方案,为自动驾驶提供综合安全保障。
“车路云一体化”有了示范
根据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目前自动驾驶技术可分L0到L5六个等级,其中L3是一个“分水岭”,从这个级别开始出现智能系统控制车辆自主行驶。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及相关支持政策的出台,“分水岭”已然到来。
今年6月,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将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组织开展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应用,支持L3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
“这里面讲的是L3级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我们已经启动了这项工作,地方也在积极响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有智能化水平的产品会跑在路上。”辛国斌说。
当前,全国多地正积极为L3级自动驾驶技术落地进行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深圳市坪山区加快推进深圳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区、全域路口网联化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环境园封闭测试区将于今年下半年建设完成,届时可全面支撑智能网联汽车L3级、L4级产品准入测试。
有专家表示,L3级自动驾驶标准的出台将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进一步加速自动驾驶商业化的进程。在相关政策支持和企业加强研发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的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和商业化应用将逐步向更高标准迈进。
(人民日报海外版 金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