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瑞信之后,全球金融体系出现“滚动爆雷”?
美国硅谷银行(SVB)破产后,瑞信成为市场预言的下一家破产对象。
“瑞信帮瑞幸做IPO时不会想到,有一天瑞幸的市值会超过自己。”
这是近期市场上提到最多的段子。
成立于1856年的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 Group)是瑞士第二大的银行,也是近年来欧洲银行业问题最多的一家银行。在经历了Archegos世纪大爆仓、Greensill破产、用户信息泄露等一些列丑闻后,该行名声受损,连续两年大幅亏损,股东大规模出逃。
3月15日,受瑞信宣布财报存在重大瑕疵影响,该公司股价出现有记录以来最大单日跌幅,随后瑞士央行出手相救。
瑞信风暴加剧了人们对全球银行体系压力的担忧。
16日晚间,欧洲央行坚定加息50个基点。欧央行在声明中表示,欧元区银行业具有弹性,资本和流动性状况强劲。无论如何,欧洲央行的政策工具箱已经准备就绪,可以在必要时向欧元区金融体系提供流动性支持,并保持货币政策的平稳传导。
导火索
硅谷银行破产危机余波不断。
曾准确预测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的罗伯特•清崎(Robert Kiyosaki)近日警告称,随着动荡的债券市场崩盘,利率上升导致债券价格下跌,瑞信将成为下一家倒闭的银行。
一语成谶。3月14日,瑞信承认其年度报告在2022财年和2021财年的报告程序中发现“重大缺陷”。
3月初,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曾对瑞信先前的财务报表提出质疑,随即瑞信推迟了计划在上周公布的年度报告。
审计机构普华永道对瑞信内控的有效性出具了“否定意见”(adverse opinion),财务报表中有重大错报风险。
事实上,近年来,瑞士信贷在经历了一系列丑闻后,连年亏损,存款资金加速外逃,今年3月,该行多家大股东宣布已出售全部股份。
瑞信陷入水深火热之际,其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的袖手旁观也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
3月15日,沙特国家银行CEO明确表示不会向瑞信提供更多援助。瑞信股价暴跌24%,创史上最大跌幅。多家银行蜂拥抢购瑞信信用违约互换(CDS),以求降低对手方风险。
瑞信债券的一年期CDS从3月14日业务结束时的835.9个基点飙升至近1000点,约为针对瑞银一年期CDS价格的20倍,德银的10倍。为瑞信集团的债券提供违约保护的成本逼近1000点。
CDS是目前全球交易最为广泛的场外信用衍生品,类似一种针对债券违约的保险合同。CDS的购买者通常向卖方付款,购买某种债券如果违约,可从卖方获得的赔偿。价格越高代表双方认为债券违约的可能性越大。
从瑞信昨日CDS的交易水平来看,甚至已经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表现。这些都从侧面说明瑞信的投资者们正处于极度恐慌之中。
美国资管公司Penn Mutual Asset Management总裁Mark Heppenstall表示:CDS的交易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投资者对瑞士信贷的信心危机。人们正在试图寻找所有可能的方式来获得保护。
3月15日,据CNBC报道,法国巴黎银行的做法“更激进”,已经宣布不再接受接管瑞信银行CDS的请求。许多美国银行也正在逐步减少与瑞信的业务往来,以降低风险敞口。
连续亏损
瑞士信贷近年来一直是欧洲银行业问题最多的一家银行,其经营问题由来已久。
2021年3月,Archegos Capital爆仓,瑞信作为Archegos的重要资金提供方遭到重创,损失55亿美元。
同月,总部位于英国的供应链金融初创企业Greensill Capital因陷入“严重财务困境”、无法偿还数亿美元贷款向英国法院申请了破产保护,瑞信旗下基金因累计认购Greensill Capital发行的产品启动清算,100亿美元资产遭冻结,自此诉讼缠身,面临大额赔付风险。
双重暴击令其财富管理、投资银行业务线收入大幅下降,资产管理规模严重下滑。2021年,瑞信净亏损16.26亿瑞郎,为2018年以来的首次亏损。
声誉严重受损的同时,也引发了市场对其风险管理的质疑。为了挽救声誉重振旗鼓,瑞信进行了战略重组更换了管理层,并增发股票吸引中东的投资者。但是依然无法扭转客户与资金流失的局面。
去年2月,瑞信1.8万名用户数据泄露,黑客曝出该银行为寡头、毒贩和人贩等在内的罪犯客户提供洗钱帮助,随后被检察机关起诉,成为瑞士历史上第一家在刑事案件中被判定有罪的大型银行。
瑞信在内部控制上存在长期系统性的问题让其股价持续下跌,自2021年2月起到2022年9月底,瑞士信贷的股价从14.90美元跌至3.92美元,跌去近80%。
财报显示,瑞信总资产从2020年的8190亿瑞郎,持续下滑至2022年的5314亿瑞郎。净贷款从2020年的2919亿瑞郎,下降至2022年的2642亿瑞郎。存款总额更是从2020年的4073亿瑞郎,急剧下滑至2022年的2451亿瑞郎。
去年10月,因连续四个季度亏损,市场对瑞信公司资本不足和流动性风险已经有较大担忧,破产传闻甚嚣尘上。去年四季度该行的客户提款超过1100亿瑞士法郎。
今年2月,瑞信集团发布的财报显示,2022年净亏损72.9亿瑞郎,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重的年度亏损,也是连续第二年出现亏损。去年第四季度净亏损13.9亿瑞郎,超过上年同期的净亏损20亿瑞郎。
央行救市
为了缓解危机,目前,瑞信表示,已经计划通过一个担保贷款项目向瑞士央行借款至多500亿瑞郎,将以最多约30亿瑞郎的现金回购高级债务证券。瑞信还就10种美元计价高级债务证券提出现金收购要约,总代价不超过25亿美元;还宣布另外一项现金要约,涉及4种欧元计价高级债务证券,总代价不超过5亿欧元;两项要约均须满足要约备忘录所载的多项条件,要约于3月22日到期。
瑞信在声明中表示,这笔额外的流动性将支持瑞信的核心业务和客户。瑞信将采取必要措施来创建一个更简单、更专注于客户需求的银行。
3月15日,瑞士国家银行(SNB)和瑞士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FINMA)就市场不确定性发表联合声明称,美国某些银行的问题不会对瑞士金融市场构成直接蔓延风险。瑞士信贷满足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和流动性要求。如有必要,瑞士国家银行将向瑞信提供流动性支持。
联合声明还指出,最近几天,瑞士信贷的股票交易价值及其债券价值尤其受到市场反应的影响。瑞士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与银行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并可获得与监管法相关的所有信息。在此背景下,瑞士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确认瑞士信贷满足适用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更高资本和流动性要求。此外,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和瑞士国家银行正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与瑞士联邦财政部保持密切联系,以确保金融稳定。
此外,瑞士的监管部门还要求所有银行维持资本和流动性缓冲,以满足或超过巴塞尔协议的最低要求。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银行必须满足更高的资本和流动性要求。这可以吸收重大危机和冲击的负面影响。
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认为,硅谷银行的风险本质是因为墨守“CARRY TRADE短融长投”成规而忽视联储超速加息引致的宏观利率风险导致的,而瑞信则是多年来风控治理漏洞百出最终还是因为CDS爆雷无法掩盖而导致流动性危机不可避免。表面上看这二者的风险形成机制并不相同,但骨子里他们的风控模式和公司治理结构都存在严重问题。
职业投资人程宇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硅谷银行的问题出在负债端,而瑞信的问题是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重大漏洞,如此著名的国际银行真的在资产端出现问题不容小觑,警惕出现坏账风险。沙特拒绝提供支持的做法很不负责任,是在倒逼瑞士央行提供支持。目前来看,瑞士央行提供的支持非常重要,给瑞信提供了一个资产修复的重要手段。目前,从硅谷银行破产和瑞信风暴两件事看,市场恐慌过度,随着货币紧缩结束过去十余年的超量宽松,泡沫的挤出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要注意是否还有其他的隐藏风险点,可能更多需要监管部门去挖掘。
中金认为,政策的及时且对症下药的应对以稳定市场情绪最为关键,否则可能会因为市场波动本身诱发更大问题。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推出的定期融资计划BTFP,还是对症下药和非常及时的,因此市场情绪对于美国银行在3月14日才得以略微稳定下来。但欧洲银行和瑞信的风波使得短期情况再度复杂化。
信任危机
与硅谷银行相比,瑞信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拥有高达5000亿瑞郎(约合5400亿美元)的总资产,其在全球更广泛的业务布局,使其本身蕴含了更多的系统性风险。
中金指出,隐藏的风险才是最大的风险。这也是类似蔓延风险有多大,以及是否会导致更大危机等问题很难精准预判和回答的原因。一是因为,目前很少有人能完全说清楚背后潜在可能的传染风险,尤其是期限错配、资产嵌套和风险敞口等都无从得知,很多时候只有当暴露出以后才能知道,否则市场也就不用猜测博弈。二是因为,一些传染的风险恰恰是市场波动本身所造成的(所谓“跌出来的问题”),可能已经不是问题的本身。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欧美银行业的流动性大考和信任危机,即在欧美央行激进加息造成宏观流动性收紧的背景下,经由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脆弱性、资产负债管理的滞后性及业务的复杂性形成的流动性风险;以及经由预期心理因素形成的令人窒息的风险传染氛围与对银行的信任危机。
“单个机构出现风险并不可怕,但从黑石违约、硅谷银行事件、签名银行事件到此次瑞信危机,风险传染的态势已然形成。接连发生的风险事件更像是在演绎金融市场的海因里希法则。当前美欧央行还需要在通胀目标和金融稳定目标之间权衡,货币政策走向较难预料。如果整个市场都在猜测‘谁会是下一个’的时候,下一个就一定会出现,而且不会逐个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