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与财富转移,以及真实的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与财富转移
真实的经济和财富增长
通货膨胀和真实的经济增长交织(特别是1971年以后)
通货膨胀与财富转移
通货膨胀,从3年以上的长期看,它是一个财富转移的过程。博客文章不同于教科书,这里我不想做严密的论证。通俗地举例说明:
税收。中国大部分税收是从价税(2011年中国财政收入概况)。财政收入随着物价的上涨而增长,这是为什么财政收入从2004年的2.6万亿,增长到2011年的10万亿的重要原因。税收是二次分配的工具,财富去了各种国家财政支出的地方,有的花在民生工程上了。
股市。宽松的货币政策,三年以上的长期而言对股民群体也是剥削。因为宽松和经济过热时期,上市公司缴纳了很多税,股市成交量放大,股民缴纳了很多税收和手续费。而经济下滑时期,很难把前期交的税拿回来。当然,没有人是本着亏钱的目的,去参与博弈的,但是某种意义上是个负和博弈(因为税收,交易费用,内幕交易等原因)。当然,过去十年,金融,能源,工程机械,有色金属,电信,互联网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互联网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即便是2001年6月入市,以上行业的长期投资者的平均回报在5倍以上(参见:从海外中国概念股看中国经济2012-05-16)。
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13日发布的全国首份《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显示,在有效样本中,家庭对股票市场的参与率为8.84%。其中,炒股盈利的家庭占22%,盈亏平衡的家庭占22%,亏损的家庭比例达56%。
楼市。房价之中的土地成本,多的已经占据房价的70%以上(大城市),少的也有50%以上。土地增值税,也是从价税。土地增值,是劳动生产率提高+通货膨胀两者的合力结果。土地增值的大部分收益,由地方政府支配,部分用于城市建设和民生工程,也有用于维稳和“三公消费”(公款吃喝,公款出国,公车消费)等项目。
2.真实的经济和财富增长
上面提到的税收,股市,楼市,并非全是通货膨胀的结果,否则印钞就可以成为发达国家了。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真实的经济增长。真实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中国经济的市场化,1994-1998年的改革,部分人的利益受到损害,中国经济经历了一次小规模的休克疗法和随之而来的轻度通货紧缩(1997-2001),但是改革使得后期生产力得到大幅度释放,比如纺织业,外贸业等等。据测算,1998-2008中国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近200%。但是期间分配问题失衡,贫富差距拉大,也比较严重。这个议题就此打住。
3.通货膨胀和真实的经济增长交织(特别是1971年以后)
1971年以后,通货膨胀和真实的经济增长交织,使得经济与投资分析更为复杂。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目的,不是让人民收入按纸币计价上涨一倍,购买力却几乎没有任何增长。一项投资如果不能跑赢通货膨胀,恐怕也不算成功。
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美国,从1971年到2012年,美国物价大致上涨6倍,期间不管是考虑了(租金-维护成本和税金)的房子,还是银行存款,或者买短期国债,长期国债,黄金,白银,农地,股票,通通都跑赢40年通货膨胀。(背景:美国经济1983-1999高增长,低通胀,黄金熊市;而1971-1982,2001-2012通货膨胀不低,黄金两轮牛市,两者算是平衡了,选取的时间跨度平衡了20年高增长低通胀和20年高通货膨胀)。
为什么以上大部分品种都跑赢通货膨胀?
由于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跑输通货膨胀的,都是节奏没有把握好的,比如1980年买黄金和农地,1999年买互联网股票,2006年买美国的房子。)
当然有人说40年不能说明问题啊。好,再来看200年。
西格尔做的各种投资品种200年的收益率情况
通货膨胀的威力和研究通货膨胀的重要性
1971年黄金与美元脱钩之后,研究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成为很多人的重点。举个例子,70年代索罗斯和罗杰斯的量子基金,踩准了美联储和美国政府的节拍(既财政和货币政策在“保增长和控通胀”之间摇摆了十几年),在美国物价10年仅仅上涨不到1.5倍的情况下,量子基金的收益是40倍。最后,连普通人都总结了“加息三次卖出股票;降息三次买入股票;降息三次买入股票”的对策,这个时候,美国货币和财政政策,陷入一宽松就通胀,一紧缩就资产通缩,一紧缩就资产通缩(股市房价下跌)的两难境地("两难"不是什么新鲜事物)。1980年沃尔克打破了70年代的节奏,罗杰斯骑摩托车环游世界去了,索罗斯据他自己说开始5年连亏的记录,5年后才再次找回感觉。
纸币时代的另一个例子是韩国,见下图。韩国货币供应量是每十年加个零,1960-2010,五十年加了5个零,货币供应量50年增长了3万倍,到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才稍微老实点。
中国比韩国要慢点,大致是每15年加个零(平均增速17%,对应万元户,十万元户,和百万元户),1997年货币供应量8万多亿,现在80多万亿。部分有良心的学者指出,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速,未来可能下降到名义GDP增长率附近或者之下。对于这个观点,我只能说谨慎乐观,听其言,观其行。从目前京城智囊团的共识看,在通货膨胀不恶化的情况下,货币宽松是集体共同看法。但是通货膨胀恶化,不是货币宽松的第二天,第二个月发生的,而很可能是1年多以后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