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娟娟
香港积金局最新财报显示,截至今年3月,强积金制度运营22年多以来,为供款人累计赚取2580亿港元,为港人养老提供了重要保障。
今年以来,强积金持续获得资金青睐,据评级机构估算,上半年,香港强积金获284亿港元净流入。
强积金为港人赚2580亿港元
据了解,香港积金局全称为香港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为香港强积金的监管机构,依据《强积金条例》成立,为香港养老第二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
香港积金局于7月30日发布《2022~2023年报》,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强积金总净资产为11100亿港元,其中8510亿港元为净供款,占比77%,自强积金制度设立来,香港强积金已累计为供款人赚取2580亿港元。
据积金局统计,截至2023年3月底,有290万个账户(占全部1090万账户的26.8%)的强积金投资该策略下的成份基金,资产总计894.4亿港元,占强积金制度净资产总值的8.1%。
机构人士表示,在波动的市场环境中,香港居民持续向强积金计划投入资金,表明强积金制度运营20多年来获得参与者的信赖,为居民提供了养老保障,提升了居民的养老投资素养。
香港财库局此前曾经表示,过去多年,香港特区政府与积金局一直积极通过推行多方面措施,降低强积金基金的收费机构,提升基金透明度,不断完善强积金制度。继在2012年推出低收费基金、2017年推出“预设投资策略”及2019年推出一站式“强积金基金平台”后,特区政府与积金局现正全力构建“积金易”平台。预计平台运作后,10年间将可节省300亿~400亿港元成本。
香港积金局主席刘麦嘉轩表示,有信心使积金易平台成为讲好香港故事的成功篇章。
上半年吸金284亿港元
强积金评级(MPF Ratings)为香港独立强积金评级机构。据该机构估算,2023年二季度,香港强积金合计净流入132亿港元,上半年香港强积金整体流入284亿港元,比过去3年同期的历史均值270亿港元增长约5.4%。
据了解,除了强制性供款,雇主、雇员及自雇人士可选择在强制性供款以外进行额外的自愿性供款,这正是强积金短期资金流入的主要来源。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研究报告,为满足香港居民养老需求,香港自2000年12月起正式推行强积金制度。该制度为强制性参与,在收入的上下限范围内,雇员及雇主双方须分别向强积金账户缴纳雇员收入的5%作为供款,自雇人士也需要按个人收入的5%比例缴款。
根据相关安排,香港居民在65岁退休后方可提取强积金。截至目前,香港强积金的总规模约为11117.5亿港元,为香港居民养老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强积金制度下,雇主负责为雇员选择强积金受托人及计划,并为其登记成为计划成员。然后,由雇员选择强积金计划下的成份基金。目前,香港共有27个强积金计划,其中雇主营办计划1个、集成信托计划24个、行业计划2个。
据强积金评级,香港强积金计划按照资产和市场类别分为17个基金类别,包括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货币市场基金(强积金保守基金)、股票基金(环球)等。
基金类别方面,今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和香港股票基金表现都不尽如人意,但该类别基金的吸金力度仍位居17个基金类别之首。数据显示,二季度,在全部强积金基金中,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类基金贡献了23.1%的净流入,上半年整体的贡献度达到28.8%。
此外,预设策略投资基金(核心累积基金)为强积金计划中成长最快的基金类别。过去三个月该基金类别吸引的净流入资金相当于17个基金类别均值的三倍,上半年净流入金额在全部17个类别中排名第二。
计划保荐人方面,宏利继续领先其竞争对手。凭借27.3%的市场份额,2023年二季度获得30亿港元资金流入,2023年以来获约80亿港元净流入。
近期,宏利宣布推出两只新的以环保、社会和公司治理(ESG)为重点的强积金基金,强积金评级预计宏利将在2023年余下时间内巩固其在强积金领域的领先地位。
据了解,强积金计划保荐人(也称营办人)通常与强积金受托人合作,参与强积金计划的初步设计和建立。强积金保荐人在设置强积金计划下的成分基金、制定投资策略、设定成分基金收费水平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MPF评级有限公司主席Francis Chung表示,预设投资策略基金(核心累积基金)成本低廉、风险分散,2023年以来,强积金的预设投资策略核心累积基金资产显著增长,成为增长最快的资产类别,表明会员响应监管号召,对分散化投资更加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