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央行周”本周重磅来袭。美联储、欧洲央行及日本央行即将轮番登场公布最新利率决议,牵动全球投资者的敏感神经。
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欧洲央行均将加息25个基点,而日本央行倾向于维持其关键的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不变。由此,美联储自2022年3月进入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累计加息幅度将达525个基点,欧洲央行自去年7月开始加息进程以来累计加息幅度将达425个基点。
由于此前公布的美国6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数据重回“3”字头,随后公布的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涨幅也超预期降温至0.1%,均显示美国高通胀压力基本得到缓解,市场普遍认为本周的加息决定将为美联储40年来最激进的加息周期画上句点。
对于大洋彼岸的欧洲央行而言,7月加息或也成“终曲”。眼下,由于紧缩周期进度滞后于美国,欧洲央行正面临骑虎难下的局面:一边是通胀仍远高于2%目标,若久拖不决,央行信誉面临挑战,另一边则是已“亮红灯”的经济前景。
巴克莱经济研究主管克里斯蒂安·凯勒(Christian Keller)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尽管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可能会保留紧缩倾向,并打消市场对短期内降息的预期,鉴于欧美两地反通胀进程已经步入正轨,两大央行或在本周双双终结各自历史上最激进的加息周期。
凯勒进一步说道,各项经济指标均显示,欧元区整体经济正持续放缓。另一方面,通胀压力减弱尽管缓慢,但仍在进行中。欧洲央行本周加息25个基点几乎已成定局,但预计理事会不会预先承诺在下次会议继续加息,而是保留所有选择,这将是其自进入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的首次。
衰退信号亮起
在欧央行利率决议公布临近之际,欧元区经济衰退预警信号亮起“红灯”。标普全球(S&P Global)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最大经济体德国和法国的私营部门经济在第三季度伊始陷入萎缩,制造业持续疲弱对服务业的溢出效应加大。
数据显示,7月德国综合PMI跌至年内低位48.3,位于50的荣枯分水岭下方。法国的表现更糟,当月综合 PMI触及32个月低位46.6。两国数据都逊于外媒调查的经济学家预估中值。
分析称,德国数据的糟糕表现主要受制造业拖累,一年多来该国制造业PMI一直位于荣枯线下方,目前已接近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时的水平。服务业增速则连续第二个月放缓。
汉堡商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比亚(Cyrus de la Rubia)称,这表明德国经济在今年下半年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增加。“过去几个月,我们看到新订单和积压订单大幅下降,以2020年初疫情暴发之初以来最快速度下降。这对今年余下时间来说不是个好兆头。”鲁比亚说。
全球“加息潮”终迎拐点?
多数经济学家与凯勒看法一致,即欧洲央行不太可能就9月份的下一次会议提供指引。不过,就后续政策路径而言,一些人倾向于认为9月才是最后一次加息,即存款机制利率峰值为4%。他们认为,尽管一些持鹰派立场的管理委员会成员近期措辞更加温和,但内部辩论仍然激烈。
自进入本轮加息周期以来,欧元区通胀率已从最高位时的10%以上降至5.5%,但市场人士分析,这在很大程度上由天然气价格回落,而不是欧洲央行迄今为止的行动所致——剔除能源和食品价格后的核心通胀仍高于12个月前水平。市场人士预测,欧元区整体通胀率要等到2025年才会接近2%目标。
与此同时,尽管能源支出和借款成本上升令家庭感受到压力,由于意外强劲的劳动力市场支撑着消费,欧元区经济到目前为止躲过了经济衰退。但另一方面,一些行业、尤其是制造业活动指向了经济衰退。
在此背景下,欧洲央行官员对是否应该继续加息各执己见。希腊央行行长斯托纳拉斯(Yannis Stournaras)警告称,经济增长可能表现不佳,意味着通胀可能因此而走弱。意大利央行行长维斯科(Ignazio Visco)表示,物价压力的缓解速度可能快于预期。二人都可能支持9月暂停加息。
然而,德国央行行长纳格尔(Joachim Nagel)认为,目前宣布“一定程度”战胜通胀还为时过早,暗示秋季可能需要再次加息。
一向持鹰派立场的荷兰央行行长诺特(Klaas Knot)则在最近释放鸽派信号,上周他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7月之后行动“顶多是一个可能性,绝非确定性。”
“关键的挑战在于需要明确,管理委员会将把通胀率推向目标水平,但与此同时加息周期即将结束。”Generali Investments Europe高级经济学家沃尔堡(MartinWolburg)称。“讯息将是利率会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在最高水平。”
分析称,说服市场相信这一意图将相当棘手,以往那些不精准的讯号损害了欧洲央行的公信力,例如拉加德在2021年末对加息的描述还是“极不可能”。接受外媒调查的分析师预测欧洲央行最早将在明年春季降息。
另一方面,欧洲央行也将致力于实现经济软着陆。加息往往会有一年左右的滞后效应,意味着在欧洲央行决策考量时其滞后影响与9月底前出炉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同样重要。